回顧北美館特展事件 重談美術館自製外來 - 博物館

Kristin avatar
By Kristin
at 2013-04-25T16:39

Table of Contents

回顧北美館特展事件 重談美術館自製外來特展的困境

【文/連俐俐】

2011至2012年對台灣藝術界來說是難忘的一年。台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北美館)的幾
檔國際特展華麗登場,但最後卻極其狼狽地收場。一系列不可思議的非專業表現引發眾人
譁然。揭弊、打弊,藝術界罕見地以行動藝術、高分貝的批判、甚至動諸連署、陳情等種
種方式,企圖撼動台北最高的藝術堡壘。2011年5月,《典藏.今藝術》曾就此議題進行
了一次全面性的探討;同年7月,藝術家孫懿柔與藝術文字工作者吳牧青出版了《美術館
是平的》一書,將他們對北美館的一系列藝術行動、新聞資料、信件與相關文件集結成冊
;爾後,又有監委劉興善向台北市政府與北美館提出糾正案文,這些文字一個接一個將其
始末、人事糾葛一一抽絲剝繭,企圖揭發亂源。

北美館的專業疏失讓全台灣付出了龐大的社會成本,但最嚴重的不僅僅是金錢的損失,而
是它拖垮了北美館歷任館員苦心經營的專業招牌與形象。更糟的是,經由這幾個特展,其
不專業、弊端叢生的行政疏失搞得世人皆知。我們可以想見,北美館的醜名將會遠播至英
國、比利時、荷蘭、法國等歐洲國家,因為受其牽連的就有蘇格蘭國家畫廊(National
Gallery of Scotland)、比利時皇家美術館(Musees des Royaux des Beaux-Arts)、
法國巴黎馬摩丹美術館(Musee Marmottan)、荷蘭藝術品安全公司(Ton Hoofwijk
Fine Art Security)等等。

令人無限感慨的是,台北市立美術館身為台灣第一所美術館,說起國際交流,它堪稱箇中
元老。在故宮與史博館尚未參與國際特展之前,就率先舉辦了「達達世界特展」(1988)
、「米羅的夢幻世界」(1991),「羅丹雕塑展」(1993)等等。豈料,在它即將歡慶三
十有成的前夕,卻爆發此番令業外與業內瞠目結舌的國際特展鬧劇,因而引起藝術界廣泛
地討論、批判、調查與報導。但迄今為止,這些口誅筆伐仍然尚未觸及一個核心問題,那
就是何以身為全台首善之都的美術館、資格最老的公立美術館,怎會在經過二、三十年的
專業歷練之後,犯下了如此荒唐、非專業的失誤?美術館專業何在?制度何在?更何況這
幾檔台北市指標性的展覽不是出自民間之手,而是「號稱」由北美館內部專業人員主導的
特展。然而其中展現的種種難堪、困窘的姿態除了揭露了美術館「專業」人員素質的倒退
,另一個重要問題是:台灣美術館到底有沒有自製外來特展的能力?

自製展覽的意義

所謂「自製」意指美術館主導展覽一切生產過程,包括主題規畫、作品選件與詮釋、自籌
展覽經費(含自有經費、政府補助或民間贊助)等等,也就是承攬所有展覽知識生產與行
政協調的相關過程。對於博物館而言,這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是博物館正常的展覽生產方
式,也是其專業之展現。從美術館的角度,它更是透過展覽這個生產與溝通的機制,借由
其選擇做為定義藝術的工具,也是參與藝術史書寫的途徑。情況正如日前龐畢度中心盛大
展出的「達利」特展(Dali, 2012.11.21-2013.03.25),這檔展覽由法國國立現代美術
館重要研究員馬爾丹(Jean-Hubert Martin,註1)策畫,展出達利重要作品約200件。透
過達利的回顧展,策展人試圖以展覽做為書寫藝術史的形式,進行一場關於達利歷史定位
的辯證。同時,借由展覽製造的良機,透過對話製造集體式的追憶,從眾人記憶中的達利
梳理出關於他的藝術足跡與價值。

對於美術館而言,展覽有其獨特意涵,一則,它是藝術家確立其藝術地位與聲望的重要指
標;其次,它也是展現美術館藝術專業與策展實力的具體實踐,以及凸顯美術館定位與藝
術觀點的重要時機。但是對於台灣美術館而言,展覽生產比起西方美術館又多了一些侷限
性,特別是面對台灣以外的所有藝術主題。可想而知,台灣美術館全力放在台灣藝術之上
,而典藏乃美術館知識生產的一切基礎,舉凡研究、展覽、藝術推廣大抵都決定於典藏,
典藏界定了(或決定了)美術館展覽生產的內容與方向。若從這個角度檢視台灣三所美術
館的展覽事業,我們可以發現,台灣美術館展覽的面向充其量只能是台灣藝術與當代藝術
。面對台灣之外的藝術,包括西方藝術在內的相關主題展覽,台灣根本使不上力,自然也
不具國際交流的條件。無收藏,便無研究。沒有研究,自然無專業可言,更遑論國際交流


但是,台灣美術館於西方藝術議題的無從發揮、交流的窒礙難行、國際參與的零度,一切
的一切都被現成的外來展細緻地掩飾著。多年來,西方現代藝術以及現代藝術之前的藝術
流派,乃至其他古文明的展覽供給都是在西方半主動、半開放式供給下創造出來的市場。
取代台灣美術館站在第一線承接國際博物館各式特展的則是民間財團與媒體。台灣博物館
幾乎全面退居二線,而且其角色單純的僅剩空間管理人一職如此而已。內容的生產、展覽
的詮釋早在生產端統包之下完成所有專業層次的包裝。在國際展覽的交流上,台灣美術館
已經被市場化的結果逐漸邊緣化。自製外來特展越來越貴,越來越難。

然問題是,台灣美術館應該侷限於台灣藝術嗎?國際交流如何開展?對西方藝術的研究、
立論是否也台灣美術館的工作之一?民眾對於西方主題展似乎傳達了高度的熱情,台灣美
術館應如何以對?再者,面對西方主題的展覽,台灣美術館是否應該全面退讓,讓民間更
具經濟實力的財團、媒體主導展覽的發展?

無論台灣美術館的立場為何,局勢已經明擺著,這些國際交流的特展中,台灣美術館毫無
籌碼,無論是作品、資金或聲望。30年過去了,這樣的局勢卻沒有丁點的改變或進展。換
言之,從美術館元年到今天,台灣美術館對外借展的困境一如既往。

困境一:無收藏亦無專業

北美館以鬧劇收場的特展事件其實與其貧弱的體質不無關係。然而,在謝小韞高調的帶領
下,北美館大膽地走出台灣,意圖改變現狀。而且萬分難得的是,「高更」展不僅展現了
自製的企圖,還直指國際特展難度最高的類型,也就是向多館舍借展(註2),放棄單一
借展單位的簡化類型。開展前《聯合報》以「永遠的他鄉高更展,北美館首度全程主導」
為題,意圖展現北美館自製展覽的膽識與專業策展的能力,「……台北市立美術館從選件
、保險、運輸到展出,進入國際藝術舞台進行全程主導策展各環節的第一次嘗試……」。
文字中將專業策展之挑戰全放在國際借展之難,以此放大北美館意圖自製展覽的旺盛企圖
,並以主導的態度宣示其專業的參與。

北美館高舉著改革的大旗,以唐吉軻德般的姿態以及深信自己辦得到的驚人勇氣走向國際
。如若情況屬實,這真堪稱台灣展覽史上少見大膽、又具企圖心的嘗試,因為從策展的角
度而言,這類展覽技術難度最高,高在其溝通難度、國際借展行政調度的複雜度。不過,
這類展覽通常也最利於策展意圖與觀點之展現,因為借展的作品通常依循著策展論述而行
,以此架構出展覽的全貌。然而,這類有想法的展覽不僅費時,經費更是不容小覷。對策
展人而言,這無疑是夢寐以求的專業實踐。

意圖不凡,但究其結果卻是了了。從借展品質與內容上,顯然這個展覽並沒有提出任何獨
特的史觀,於此,似乎並未發揮美術館詮釋權的力量;再者,借展作品的重要性也欠缺說
服力。而這已是付出4千100萬元借展費的成果,然而,選件卻還是折衷再折衷的結果,情
況並沒有比其他因為預算限制無法達到一定水準的特展來得好。最終,它仍落入「一流大
師之名、二流借展單位、三流作品」之流的特展,情況就像許多人形容台灣舉辦的名家展
時經常套用在展覽上的一句玩笑話:「這是你從不認識的XX展」,而這一次同樣也是「你
從不認識的高更展」。這雖是玩笑話,但卻道盡了台灣美術館的處境。

困境二:無資金無戲唱

特展代價不斐。專業固然是一切知識生產的基礎,但阻止台灣美術館、博物館站在前端與
國外博物館面對面對談的真正關鍵則是價格。展覽出借的現實因素使得純然學術的、館際
的、專業性的交流只存在少數的博物館之間。交流條件取決於彼此擁有的籌碼—交換的條
件,也就是同質性作品的等級。就像龐畢度中心的「達利」展借的是西班牙蘇菲亞皇后美
術館(Museo Nacional Centro de Arte Reina Sofia)、紐約現當代美術館(MoMA)的
作品;而先後在中正紀念堂與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的台灣版「達利」(註3)則是名不見
經傳,來自某一個化身為基金會的私人收藏、以雕塑為主軸,夾帶大量衍生商品的展覽。

國際展覽的商業化固然於傳統的交流模式之外創造了交流的可能性,但是高價的展覽條件
卻又架起了另一堵高牆,將這些原本資金條件有限的美術館摒除在這類型展覽之外。財團
與媒體成為國際博物館重要的文化仲介。它們的優勢正在於美術館沒有的充沛資金與媒體
的行銷工具。資金是其中最現實的理由。但是一反常態地,為了強調專業與自製能力,北
美館搶在媒體之前,主導幾檔展覽內容方向以及對外的聯繫。在內容大體完成之後,才解
決現實問題,特別是資金問題。若非對於展覽內容有過人的自信,沒有人會把這件事擺在
最後。豈料這番不知那來的信心就是叫它翻船的伏筆。整個展覽背後的種種不合理、不合
法、不合行政程序的事正是因為資金與合作夥伴問題才曝了光。

極端諷刺的是,北美館以主導展覽的角色自居,顯露了端正媒體在前、美術館在後的不凡
企圖,但其結果卻恰恰相反,其自製特展的嘗試不僅不見美術館專業策展能力的體現,還
讓大家看盡了其中不專業的一面,甚至創造了專業尚不如這些外來者的荒謬處境。專業美
術館素質的不足是警訊之一,但是另一個同樣值得深思的新問題是,今天在決定台灣民眾
的國際藝術視野的並不是台灣的博物館或美術館,而是這些具有資金的金主們。這是好?
是壞?

台灣美術館屢屢嘗試,企圖以自製解決民間主導特展的格局。本意良善,結果卻在人的問
題上慘淡地結束。雖然自始至終眾人的問題都在北美館失控的人事問題上,但,另一個真
正的問題是,如果一切醜聞沒有發生,這會是一個好展覽嗎?台灣美術館能突破國際交流
的障礙,展現具有觀點的專業策展嗎?還是這是台灣三所美術館共通的宿命,一切的一切
都是因為台灣美術館收藏的格局,它的在地特色為美術館的知識生產、國際交流預設了難
以解決的侷限性。面對收藏、專業與資金全面弱勢的情況下,台灣美術館還能如何拓展特
展的題材,厚植專業層次的實力,甚至創造與國際對話的可能?還是我們必須誠懇的面對
自己,西方的只能留給西方,市場化就只能是市場化的結果,自製特展的企圖只能留給台
灣藝術與當代藝術?

北美館事件付出的代價太大,而它所創造與凸顯的問題何止是公務員的操守或是民間合作
模式。美術館定位與收藏、專業策展的意義與台灣美術館國際交流的可能性,以及國際特
展的未來等等之外,還有太多問題等著博物館領域專業的討論與回應,對此我們難以迴避


註1 馬爾丹的重要特展成就之一就是「大地的魔術師」(Magiciens de la Terre)
,此展開啟了中國藝術家進入西方世界的大門。

註2 據報載,北美館分別向八個國家17個機構借展。

註3 「瘋狂達利.超現實主義大師特展」,台北,國立中正紀念堂,展期:
2012.06.19-09.30;高雄,高雄市立美術館,展期:2012.10.20-2013.02.17,
時藝多媒體主辦。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449828

--

All Comments

Regina avatar
By Regina
at 2013-04-27T06:30
Sierra Rose avatar
By Sierra Rose
at 2013-04-30T15:46
so?

2013 TEDxYilan 土地的溫度

Queena avatar
By Queena
at 2013-04-25T12:01
2013TEDxYilan:土地的溫度 土地的溫度-關注、渴望、付出 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代表了生活風格與永續價值,使我們體驗土壤的芬芳, 感受人情的溫度,依存生活的原貌。 邀請講者: ‧ 攝影家 – 沈昭良先生 ‧ 上下游市集創辦人 – ...

荷蘭阿姆斯特丹美術館的快閃宣傳

Freda avatar
By Freda
at 2013-04-25T00:31
http://youtu.be/u8YhJs00nX0 最後的畫作是and#34;Night Watchand#34;! 超震撼的快閃 http://tinyurl.com/dxfaz7o -- http://www.facebook.com/AdJudge 廣告, 創意無限 - ...

光環境運動,感光城市大調查。

Barb Cronin avatar
By Barb Cronin
at 2013-04-23T19:46
http://www.coretronicart.org.tw/Ch/events-2013-survey1.html 您對居家週遭,夜間的照明是否滿意? 您印象中是否有讓人不舒服的燈光存在? 關於「光環境」的種種意見,歡迎您填寫問卷大聲說出來! 您的寶貴心聲,將協助更周詳的城市照明計畫誕生, 讓擾人的刺 ...

朱銘美術館【她們-凝視與對話】展覽座談

Rebecca avatar
By Rebecca
at 2013-04-23T17:31
《她們:凝視與對話》是朱銘美術館針對女性議題規劃的展覽, 集結23位東、西方不同世代藝術家,繪畫、雕塑、攝影、 陶藝、影像、複合媒材與裝置等不同形式的創作, 將女性藝術的不同風貌拓展得更加多元化並,延伸至女性相關議題, 更加貼近女性藝術的魅力。 此次共計25件作品展出, 展覽規劃藉由「觀看」(Ga ...

忠孝復興站裝置藝術 吸睛

Lydia avatar
By Lydia
at 2013-04-22T14:37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7846188.shtml 【聯合報╱記者高詩琴/台北報導】2013.04.22 搭捷運到忠孝復興站,別忘了順道欣賞公共藝術。北捷持續展出一連串裝置藝術,包括捷 運車廂外型的「袖珍台北8部曲」、燈管與繪圖結合的「地球花園」以及風格活潑的「城 ...